人到中年,在职场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儿:有的人可能面临跳槽、转行失去竞争力;有的人可能面临被边缘化,甚至被辞退;有的人可能遇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;有的人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来回挣扎;有的人虽然进入了职业发展的平稳期,但却焦虑和害怕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。
(相关资料图)
过去,人到中年,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上都可以倚老卖老,但今天你会发现,倚老卖老这套根本没有人会买账。所以,即便人到中年,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工作经验,也还得保持初入职场时的勤奋、努力和谦虚。换句话说,就是还得继续提升能力。
俗话说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要想在职场上保持活力,不断提升能力,这点毋庸置疑,但很多人或许都在疑惑:到底该如何提升能力?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?
尤其对于那些技术大牛、业务大拿来说,在专业方面的硬技能已经无可挑剔,工作表现也很优异,还怎么继续提升能力呢?
著名产品人梁宁老师曾说过: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用三种尺度来衡量,一是技能,二是资源,三是影响。
技能,是一个“点”,越多越好;资源,是一个“盘”,越结构化越好;影响,是一种“力”,越可持续越好。 人一生的成长,就是从追求自身的“技能点”,到维护空间中的“资源盘”,再到延续时间中的“影响力”。
由此不难看出: 人在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,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技能的提升上,到了中期阶段,就应当把重心转移到资源的积累与整合,并且逐步建立自身的影响力。
那么,具体该如何做呢?我为你总结成了三个要点:
1、关注前沿,持续强化技能
一个人发展到职业中期,个人的技能一般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公司的需要,但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,任何一个产品、一个流程、一个业务,都可能在变化中呈现出新业态、新要求、新改进和新突破。所以,虽然人到中年,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,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技能,但也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。
但这个阶段的学习,并不是让你去回炉学基础,而是要关注你所在行业或领域,较为前沿的东西,比如新技术、新研究、新方向等。当你具备了前沿的视角,你在构思和规划当前的工作时,就更加能胜人一筹,同时也能确保不在变革中被轻易淘汰,毕竟技能是职场的硬通货。
2、主动盘点,有效整合资源
现如今,“35岁现象”比比皆是。比如,很多招聘广告上明确写着只要35岁以下,不少“大厂”的青年才俊,到了35岁被清退。但事情还有另外一面,在以冷漠著称的“大厂”里,也有很多35岁以上的工作者;在很多公司招聘时,仍然会对35岁以上的优秀应聘者开天窗。说白了,35岁以后的竞争和选择,不再是校园招聘、社会招聘中的那些“硬杠杠”测试,而是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。举个最直观的例子,35岁以上的人找工作,常常不是通过社会招聘,而是通过朋友介绍、职场内推、品牌加持、猎头寻找来实现的,而那些35以后还在招聘会上瞎溜达的,才是“中年危机”的主角。
所以,除了技能要过硬,盘点、整合和利用自已的资源很重要,尤其是人脉资源。只要你有一些人脉圈子,或者一点江湖声望,那么你就很难被所谓的中年危机重伤。
你可以打开自己的通讯录,把里面的人全部过一遍,给他们每个人都做一个人脉画像,包括姓名、年龄、职业、性格、所掌握的资源,然后定期的和与你相关度比较大的人取得联系,保持良好的关系,这样在你需要对方的资源时,你就能马上调取资源。
3、加强沟通,不断打造影响力
很多人对影响力有很深的误解,认为只有管理者或者领导才需要影响力。实际上,人人都需要影响力。就拿最常见的说服这一场景举例,一个在公司内部有影响力或者威望的人,在说服他人这件事上,就显得非常容易,因为他能取信于他人。相反,一个几乎不怎么和大家沟通和交流的人,要说服你去做一件事,他一开口,你可能在心里就给他判了“死刑”。
所以,人到中年,如果技能不突出,资源不丰富,再没点影响力,那么真的就只剩下被扫地出门了。打造影响力听起来很虑,但实际上很好做到,就是加强沟通,因为语言沟通是塑造自身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通道。换句话说,你的言行在塑造你的影响力。多沟通、多交流,多传递正能量、多助人为乐,会在很大程度上帮你构建起组织内的影响力。
综上所述,人到中年,不管是否陷入危机,多少都会感到焦虑,而化解焦虑的好办法,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,其中包括技能、资源和影响三个方面,只要你能在这三个方面上下功夫,那么既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状态充满激情和正能量,还能避免在多端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,从而化“危机”为“契机”。
关键词: